查看原文
其他

特等奖!全国仅25人,这位河海科研学霸,优秀!| 【推TA上头条】

小海螺记者团 河海大学 2022-08-31

学,成于勤奋,因为他是脚踏实地不懈奋斗的源泉;业,精于自律,因为他是摒弃外扰高效工作的智慧;仁,成于热爱,因为他是心怀家国勇于担当的情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领略2020 年度宝钢教育奖“优秀学生特等奖”(全国仅25人)获得者——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李昆的风采。



李昆,中共党员,河海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2017级硕博连读生。2020年度宝钢教育奖“优秀学生特等奖”获得者。目前已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ES&T)和WATER RESEARCH (WR)TOP期刊上发表SCI检索论文21篇,并获得2项发明专利授权和5项发明专利申请公布。曾获国家奖学金,并荣获江苏省普通高校省级三好学生,河海大学“科技之星”提名奖及河海大学优秀研究称号等。成功入选“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和“河海大学环境学院优博培养计划”。



爱科研 也爱运动


李昆能获得2020年度宝钢教育奖“优秀学生特等奖”,这与他良好的科研品质和科研习惯是分不开的。他特别认同施一公教授的一句话:“所有成功过的科学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科研的过程是“砸时间”的过程,也是投入远比产出艰辛的过程。时间不仅“砸”在实验室里,还要“砸”在各种学术积累中,看文献、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关注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正是这种日积月累的坚持,让一个自认为“天赋不佳“的学生蜕变成一个合格的科研工作者。



在长期的摸索过程中,李昆还培养了科研的另一种优秀品质——敢于挑战传统知识。他深刻记得在一次ES&T论文发表的过程中,自己使用了一个学术界尚存在争议的理论,在当时,他顶着巨大的压力不断进行实验论证并与审稿方交涉,终于让这一理论得到认同。李昆认为:当今社会是科技仍在持续发展的社会,很多的观点都存在一定局限性,科研工作者要敢于和权威讨论自己的观点,这样既能使自己得到提高的空间,无形中也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除此之外,李昆还非常感谢他的导师们。研究生期间,虽然导师正在海外交流,但对李昆的项目推进过程仍十分关心,有时会为了某个学术问题与李昆一起长时间讨论。他对导师的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科研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博士生期间,导师总能给迷茫的自己以活力和动力,导师的话语常使他如沐春风,使他更加能够将科研问题落到现实中,落到祖国的大地上。



羽毛球和篮球是李昆最擅长的运动,一直以来,他都认为体育运动对于个人来说十分重要。读博期间,他依然积极参与学院的各类体育竞赛,曾获河海大学环境学院羽毛球比赛男子单打比赛季军。李昆说:“每天一定时间的锻炼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在科研上遇到某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李昆会选择把身体从座椅中“解放”出来,短暂的体育活动或许能给紧张许久的大脑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与突破。



课余时间的选择很重要


大学生活总是充满多姿多彩的课外活动,上课之余,大量的课余时间如何分配,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并没有很好的规划,但不经意间,大量的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流逝了。当被问及自己对于课余生活的安排时,李昆十分乐意分享自己的经历。


他将自己的课余生活分为两个方面,学术方面和社交方面。在学术学习方面,李昆告诉我们在研究生期间,他经常参与各类学术沙龙等交流活动。参加类似活动能锻炼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和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个人想法在交流中得到分享和反馈,会得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不仅如此,换一种学习方式,还能给疲倦的思想注入活力,何乐而不为呢?


除此之外,极具学术前沿意识的李昆还经常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领域的书籍。他告诉我们,目前最顶尖的学术研究普遍存在学科交叉现象,利用课余时间增长与自己研究项目息息相关的学科知识,不失为一种高效利用时间的方式。



在社交方面,李昆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他说:“大学期间实际上是弥补个人缺点的时期。”初入大学时,李昆认为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有所欠缺,但是比起逃避,他更愿意直视短板,于是他积极参加演讲比赛,以此来不断训练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口头表达上的欠缺,会一定程度影响到社交活动,他告诉我们,参加社交活动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与书本知识的学习并不矛盾,因此,根据个人需要参加一定数量的社交活动是重要且必要的。


李昆还谈到,平衡学习和各类活动的根本方法是养成自律的好习惯。“一个高度自律的人,能做到矛盾的优先判断,进而合理安排时间。”



“我并不是一个天赋型选手”
作为多项奖学金和荣誉获得者的李昆,可谓是一个妥妥的学霸,但当被问及高效学习的做法时,他说的第一句话却是——“认清自己,规划先行。”。李昆认为,认清自己是首要任务,“我并不是一个天赋型选手”。读研初期,他花了半年的时间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这对他以后的道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他的认知里,有目标的人生才会有动力,“再灵光的人,也看不清自己的脊背。”这是他坚信的至理名言。谈及对新生的建议,李昆说可以花一年左右的时间探索自己适合什么,探索过程中不妨和老师多交流,多“点”开发。



对于高效学习,李昆认为学习的方法因人而异,在他看来高效的学习来源于厚积薄发和多方面交流。在采访期间,他特别提到自己无论做什么都特别喜欢随身携带一个小本,用于记录随时可能迸发的灵感。李昆特别推荐了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的自传《别闹了,费曼先生》,这本书对学习方法的完善大有益处,学会把自己当作倾听者,把所学讲给自己听。


日常中的一次次积累,在不断的探索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和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向前,收获属于自己的学术果实。


把家国装于心胸


身为一名中共党员,踏实努力的他将情怀寄于家国。从刚入大学时对所学专业的些许懵懂到如今的目标明晰,除了对实现人生价值的渴望,促使李昆在环境学领域不断进取的还有他的亲身经历。当目睹身边的环境状况逐渐恶化时,昆逐渐意识到环境和生态安全对国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励志保护绿水青山的种子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逐渐成长为一种不可动摇的信仰。作为一位正在从事水环境究的博士生,李昆认为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的水环境改善事业贡献属于自己的绵薄力量。
在疫情期间,李昆也积极作为,作为大学生党员主动请缨参加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敢于奉献不怕吃苦,志愿报名积极参与本地区防疫小组科普工作,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为疫区捐赠口罩等物资,在村组和路口向人民群众耐心宣传防护知识,细心讲解新冠肺炎的科普知识,引导广大群众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当被问及疫情肆虐时的心理时,他坦诚回答自己内心也曾有过恐惧。但是想到自己是一个有专业知识储备的大学生,同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感已经战胜了恐惧,他说:“抗疫期间,自己的所作所为比起那些逆行者来说,真的算不了什么。


李昆,一位水之子的榜样,也是一位心怀家国的科研工作者,正背着梦想的行囊,怀揣一颗初心,在追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END


文字:小海螺记者团 唐伟桓

图片:李昆

编辑:小海螺记者团 张博闻,柏蓉







推荐阅读




为优秀的河海学子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